伟德首页官网
轉型發展試點驗收評估自評報告
一、學院概況
學院前身是1975年設立的農業機械系,1978年國家恢複高考後開始招收農業機械專業本科生;1998年增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并更名為機械電子系;2001年增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004年增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15年增設自動化專業,2009年更名為伟德首页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分别評為首批和第3批校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也是校級一流本科專業。2011年學院獲農機領域碩士學位授予權,2014年獲專業型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招收機械專業學位研究生。學院現設有農業機械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5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434人、碩士研究生37人。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7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博士研究生12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4人,雙師雙能型教師50人。學院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2人,省級優秀教師等榮譽稱号4人,市級優秀教師等榮譽稱号8人,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人。
學院有機電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工程實習實訓中心、電氣信息實習實訓中心和創新創業培育管理中心等四個實驗實訓中心,其中機電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下設農機、機械、電氣、電子四個專業實驗室,涵蓋26個功能實驗室。實踐教學用房面積近4200平方米,儀器設備2000餘台件,總值2000多萬元。擁有20多個校内外實踐教學基地,其中省級1個,校級8個。
2015年以來,學院有省級精品課2門,校級精品開放課7門,承擔教研項目20餘項,其中省級項目4項,校級重點項目6項,發表教研論文40餘篇;主持或與企業合作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以及河北省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河北自然科學基金等省市廳級項目30餘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市科技進步獎9項,省級社科成果獎1項,授權專利31項,取得軟件著作權5項;在國内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45篇,其中EI、SCI檢索46篇,出版校本或規劃教材10部,學術專著1部。
學院堅持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标,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綜合素質提升。近五年,依托“電子愛好者協會”“3D設計聯盟”等專業社團,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獲評全國十佳社團,連續被評為省級優秀社會實踐團隊;學生在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全國3D大賽、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挑戰杯、數學建模等各級各類比賽活動中獲獎150餘項,其中獲國家級獎勵25項,省部級獎勵96項。
學院秉承“勤奮務實、誠實敬業、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學院精神,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合,以“立足河北、輻射京津”為服務面向定位,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和 “學以緻用”的辦學理念,為社會培養了大量人才,學生研究生錄取率近20%,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0%以上,協議就業率始終在全校名列前茅。
二、轉型舉措與成效
(一)轉型舉措
1.加強轉型發展工作組織領導,明确辦學定位,加強學科專業建設
學院成立了轉型發展領導小組,認真研究落實學院轉型發展工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明确“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體,适度發展研究生教育的教學型學院為目标,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專業建設為基礎,以科學研究為重點,以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着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競争力。”的辦學定位,凝聚力量,加強内涵建設,探索“企業講師團”、“大型企業頂崗實習”和“中小型企業項目小組式實踐”的教學模式,成立了由學院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幹教師以及校外專家(行業、企業)等人員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逐步完善建立地方、行業、企業參與的指導委員會制度,建設了農機與工程機械、光伏産業、智能制造和衣車配件制造等與燕山地區産業鍊結合緊密的科技團隊,通過專利許可、技術轉讓、産品開發、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加快我校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對秦皇島、唐山地方産業鍊及經濟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同時教師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學中,應用型辦學理念體現在學院各項重點工作當中。
2. 學院持續加強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深度和領域不斷增強
學院每年組織行業企業專家對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研讨;探索與企業共建冠名班、研發中心的新機制;加強校企實質性合作,簽訂産學研合作協議,校企合作的深度和領域不斷增強,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發展融合。學院選派的科技特派團,借助技術和科研優勢解決企業難題,服務産業和區域發展,受到了企業的一緻好評。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視“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
學院制定了 “十三五”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 “十三五”改革和發展規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支持教師學曆進修、企業鍛煉和參加各類培訓,提高應用型能力。學院重視雙師素質型教師隊伍建設,多措并舉,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
4. 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以培養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标,因地制宜,以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落實、校企協同的師資隊伍建設、産學研用結合校内實訓基地建設為抓手,深化應用型課程體系建設, 鼓勵教師利用微課、慕課等手段進行教學,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改進教學方法。構建了課程實驗教學、校内實習、課程設計、校外實習、畢業設計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了“以證代修”學分置換以及校企合作課程置換機制。充分依托秦皇島地區大中型台資、創新型企業,同時加強與大中型企業的聯系,推進大中型企業頂崗實習、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項目實踐的“工作站”模式,兼顧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及創新能力培養。學院設有創新創業培育管理中心,采取專兼結合方式對創新創業教育組織管理與指導,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工作适應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5.加強制度建設與督導,保障教學經費投入
校院兩級制定了與應用型大學建設相适應的教學管理文件、教學管理流程、專業設置和建設、課程建設和考核、校企合作教學等管理規定、實施方案和考核評價辦法;制訂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基地建設相關規定;定期按規定進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包括學生評教和同行評價),進行教師教學的各種評優獎勵;不斷完善教學督導方案,進行全教學時段、全部教學環節的督導,定時進行教學督導的經驗交流、培訓和評比,二級學院不定期接受學校督導的檢查和指導;及時發布教學督導簡報,認真做好開學初、創新創業周和期末考試等集中和專向教學檢查,定期進行全員範圍的課程教學文檔、考試試卷和畢業設計文檔的檢查;認真進行教學事故的認定和處理,及時處理違反教學規定的教學事故;及時向相關部門、相關人員反饋教學檢查中的各種問題,認真做好教學評價靠後的教師的改進教學指導;充分利用各級領導、教師和學生等各種渠道收集教學質量信息反饋,建立各級領導、專業帶頭人、教學部主任、同行教師和教學督導組成員不定時的聽課制度,組織在校教師參加的教學觀摩活動,及時将教師的理論年教學、實踐教學等進行分項的評價,以利于互相學習,并發現存在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全體教師協同學生管理部門認真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對初次就業率、專業對口就業情況、考研率進行進行認真的統計和分析;積極與用人單位的進行各種溝通反饋畢業生質量問題和對學院就業工作的意見。
轉型發展專項資金績效目标完成優秀,滿足計劃實驗項目的指标要求,具有一定的項目擴展性;實驗演示和培訓過程中設備安全穩定;實驗性能指标達到了預期的實驗效果;無故障出現,質量可靠,售後服務良好。學院重視教學工作,本科教學經費占比逐年增長。
(二)轉型成效
1.師生與企業合作研發的産品在央視科教頻道“我愛發明”播出3項,分别是《葡萄出土記》、《吐泥成石》、《織草鐵将軍》。
2.教師參與錄制的科普短視頻節目“揭秘無線電”在“學習強國”學習平台、新華社等新媒體客戶端進行了轉載播放,在我校舉行了全國首映儀式。
3.由我校牽頭與企業共建了省級“光伏組件制造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和“光伏組件封測設備工程研究中心”。
4.與秦皇島鵬鼎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鵬鼎學院鵬英專班”,自2017年起共有三批次52名同學進行了在崗企業培訓,該項目獲得省新工科重點項目資助.
5.機械工程碩士領域獲批河北省第二批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級首批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基地已順利通過驗收。
6.建立了農機與工程機械、光伏産業、智能制造和衣車配件制造産業科技特派團4個。
7.探索了“企業講師團”校企合作授課新模式,聘請了山船重工、市無線電管理局專家來校講座,探索了專家講座、教師科普短視頻推廣和創新創業周活動密切結合的教學模式。
8.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分别為首批和第3批校級應用型改革試點專業,同時評為校級一流本科專業,帶動其他專業進行轉型發展。
9.簽定了産學研合作協議20多個,其中省級1個,校級8個,與行業、企業開展實質性合作辦學的專業覆蓋率達到100%。
10.主持承擔科研項目30餘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市科技進步獎9項,授權專利31項。發表論文145篇,其中EI、SCI檢索46篇,出版校本或規劃教材11部。
11.學生在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全國3D大賽、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挑戰杯、數學建模等各類活動中獲獎150餘項(國家級25項,省部級96項)。有三維設計聯盟、電子協會、影像傳媒工作室3個項目入駐大學生衆創空間。
12.學院現有雙師雙能型教師47人,占專任教師88.7%。;積極組織10位青年教師到企業鍛煉;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33次,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業務競賽獲獎15次。
13.論文題目基本來自于研究項目或實物制作,真實任務選題占比65%。
14.2019年度農機、機制、電氣專業核心課程建設與教學有行業、企業參與度占100%、100%、90%。
15.81.1%的專業核心課程開展了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适應的的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改革;專業課程運用真實任務、真實案例教學的覆蓋率100%。
16.近三年初次就業率96.6%,平均對口就業率86.4%;研究生率取率17.3%。
三、轉型特色
“四個統一,一個全面”校内實習實訓模式。校内實習實踐環節引入職業資格認證,形成了“實習内容與認證培訓相統一、能力目标與認證要求相統一、成績評定與認證考核相統一、指導教師與培訓講師相統一以及實驗室面向師生全面開放”的實踐教學模式,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标準化。
四、指标要素自評概況
共涉及47項指标要素,其中43項A,4項B。
五、努力方向
1、實踐教學基地和教學模式改革需進一步加強
校内基礎實驗通用平台、專業化實訓平台和校外綜合實踐平台三級平台融會貫通不夠。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集教師企業實踐、本碩學生實習實踐、教師科研和學生就業四大功能于一體的校外基地(工作站)建設新模式并形成配套的管理運行機制。
2、科研團隊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學院制定了“四個依托、兩個面向” (依托秦皇島盧龍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唐山地區農機制造企業、秦皇島開發區光伏企業和秦皇島數谷大廈創業園機器人企業。面向唐秦地區中小企業,研制開發變頻器等儀器儀表;面向農業生産領域,開發農業自動化、農業機械設施)的科研團隊建設規劃,着力推進團隊建設,承擔了一些科研項目,但到位科研經費較少。要以科技特派團、技術創新中心、機電檢測技術研究所、教育部産學協同育人項目為載體,基本實現“人人進團隊”,明确努力方向,壓實崗位職責,為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做好軟硬件保障;按照服務地方、服務企業,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簽訂産學研協議,提高項目申報的數量和質量,争取到位科研經費顯著提高。
附:指标要素自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