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研工作 > 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北省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2019-2025年)》

作者:科研秘書陳立東 時間:2019-02-11 點擊數:

河北省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

(2019-2025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幹意見》(國辦發〔2017〕43号),加大《河北省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若幹措施》等政策的落實力度,加快縣域經濟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計劃。本計劃所稱的縣是指省内各縣(市、區)。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遵循科技創新規律,以支撐縣域高質量發展為目标,以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建立健全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為重點,按照分類指導、科學施策、典型帶動、梯次推進的原則,建立縣域科技創新監測評價制度和競進機制,激勵和引導縣域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為建設創新型河北提供強力支撐。

二、基本思路

按照“六個一”的工作思路,結合縣域科技創新實際需求,省、市、縣三級協調聯動,精準發力,推動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快速躍升。

一套指标來監測。建立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指标體系,科學評估各縣科技創新能力水平。

一把尺子來衡量。明确縣域科技創新能力分類标準,合理劃分各縣科技創新能力等級。

一組舉措來支撐。提出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工作舉措,指導各縣組織開展重點工作任務。

一批獎項來激勵。實施縣域科技創新能力躍升獎勵,激發各縣科技創新工作積極性。

一份報告來指導。定期發布各縣科技創新評估報告,增強各縣科技創新工作針對性。

一支隊伍來助力。組建科技創新智力輔導隊,加快提升基層科技工作能力。

三、監測評價體系

按照創新導向、突出重點、數據規範、公正客觀的原則,結合規範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制定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指标體系。監測指标體系包括創新投入、創新主體、創新條件、創新産出、創新管理等5個一級指标,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等17個二級指标。賦予各指标不同權重,采用百分制對各縣創新水平進行評價。根據評價分值,将各縣劃分為A、B、C三類,其中得分80分(含)以上為A類(第一梯隊),得分60分(含)-80分的為B類(第二梯隊),得分60分以下的為C類(第三梯隊)。

監測數據由省統計局、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财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分别提供,創新管理情況由各縣提供,形成縣域科技創新統計監測評價長效工作機制。

四、預期目标

按2017年度全省168個縣科技創新數據初步測算,A、B、C三類縣分别為6個、33個、129個左右。

到2020年,縣域創新環境明顯改善,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在全省形成縣域創新比學趕超的良好局面。A、B、C三類縣的數量結構優化為36個、78個、54個左右。

到2025年,縣域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完善,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在全省形成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燎原之勢,為更高層次推進創新型河北建設提供有力支撐。A、B、C三類縣的數量結構優化為86個、66個、16個左右。

五、共性任務

共性任務是各縣均要着力推進的重點工作。各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科技需求,加強科技工作統籌部署,合理配置創新資源,不斷完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實現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

(一)強化科技創新工作組織保障。

1.加強科技創新理論學習。縣級政府及其部門要建立常态化、多形式的科技創新理論學習制度,加強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黨和國家科技發展方針政策學習,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提高對科技創新重要性的認識,營造創新驅動發展良好氛圍。

2.加強科技工作組織領導。成立由縣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科技、發展改革、教育、工業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稅務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謀劃、協調和督導。制定和完善領導小組議事規則,形成經常性研究、部署和推進科技創新的工作機制。

3.完善科技工作管理體系。加強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建設,配強配好科技管理幹部,加強工作經費保障。明确縣、鄉鎮(街道)、開發區科技工作分管負責同志。完善縣域科技工作推進機制,嚴格獎懲,确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二)加強區域創新發展頂層設計。

1.完善縣域産業發展規劃。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結合本地資源、産業、生态和創新基礎,完善縣域産業發展規劃,不斷優化産業結構,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特色産業核心競争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壯大創新型産業集群。

2.制定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圍繞産業鍊布局創新鍊,研究制定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明确科技創新目标、任務和發展舉措。

3.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計劃。圍繞落實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加強科技工作組織謀劃,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計劃,明确工作重點和責任分工,強力抓好落實。

(三)推進産業技術創新。

1.加強産業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組織和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聯合開展技術創新,研發和應用先進技術,支撐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加大發明專利授權資助力度,引導企業和相關單位創造和獲取自主知識産權。

2.建設科技創新平台。組織開展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達标行動,積極推動企業普遍建設研發機構。支持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産業技術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台,積極争創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支持建立形式多樣、機制靈活的新型研發機構。

3.建設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圍繞區域主導産業發展,加強組織指導,以龍頭企業牽頭,聯合省内外優勢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服務機構,建設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鼓勵和支持申報省級備案聯盟。

(四)培育壯大創新主體。

1.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培育工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培育庫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機構,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幫扶活動。

2.加快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和質量雙提升。通過科技創新券、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管理指導、技能培訓、市場拓展等服務。

3.優化企業營商環境。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投資審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企業和群衆辦事創業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五)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

1.發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機構。加快技術交易、技術評價、技術轉移、檢驗檢測、技術咨詢、知識産權等專業科技服務機構和生産力促進中心等綜合服務機構發展,推動相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機構在本地設立分支機構。加強技術經理人、技術經紀人等技術轉移人才培養,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能力。

2.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根據企業、産業技術需求,經常性組織專家開展技術診斷、技術咨詢、技術成果推介等活動,形成常态化産學研合作推進機制,促進高校、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發揮農業科技特派員作用,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3.發展科技金融服務。加強财政科技資金引導,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加快創業投資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等建設。加強與省、市相關創投基金合作,争取聯合設立子基金。加強與省、市級金融機構合作,支持金融機構設立主要服務于科技型企業的分支機構。加快科技投資風險補償機制、科技信貸風險分擔機制建設,推進科技金融模式創新。推動符合條件的高成長性科技企業上市,引導企業有效利用主闆、中小闆、創業闆、新三闆、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

(六)加快産業園區發展。

1.加快高新區建設。加強高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高新區管理改革,完善園區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優化整合工業園區,推動創新基礎較好、有一定産業規模的園區創建省級高新區。支持國家、省級高新區托管其他産業園區,推動産業規模大、創新能力強、發展态勢良好的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

2.加快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發揮園區引領帶動作用,加快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和質量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農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加快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推動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推動發展規模大、創新能力強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

3.推進園區開放合作。推進産業園區與國内外園區、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合作,共建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創業孵化等創新平台。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強化與京津産業對接,積極引進京津科技企業。加強軍民融合和技術雙向轉化,建設軍民融合産業示範基地。加快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建設,構建“京津研發、河北轉化”協同創新的新模式。

(七)壯大創新人才隊伍。

1.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制定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特殊政策,在生活補貼、工資待遇、住房支持、醫療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對引進的高層次科技人才,積極推薦納入省、市相關人才計劃,在創新創業方面給予一定經費支持。

2.加強人才交流合作。積極推廣“星期天工程師”“假日工程師”“網絡專家”等人才柔性引進模式,擴大人才供給渠道。加強與國内外特别是京津人才合作,為當地産業轉型升級提供戰略咨詢、技術研發等服務。研究完善人才交流支持政策,為引進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3.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加大在鄉從業人員技術技能培訓力度,培養本土化、專業化技術人才。加強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八)開展“雙創雙服”活動。

1.推進創新創業。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衆創空間(星創天地)、“雙創”示範基地、創業就業孵化基地等“雙創”服務平台建設,吸引省内外高水平“雙創”機構在本地設立分支機構。大力吸引高校畢業生回鄉就業創業。積極組織開展創業教育、創客培訓和科技企業幫扶等活動。

2.強化民生科技保障。開展“藍天”“碧水”“淨土”三大行動,提升大氣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土壤污染治理和礦山生态修複等水平。實施科技惠民項目,推廣應用食品藥品安全、疾病防治、垃圾無害化處理、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等技術,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積極争創省級、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推進區域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3.推動科學普及。加強科普基地、科技館等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科普條件。組織開展兒童、青少年校園科普和“科技三下鄉”“科技活動周”“科普日”等科普活動,依托各級學會、企業科協、農技協組織開展科學普及和信息服務,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提高公衆科學素養。

(九)強化政策落實落地。

1.推進重大科技政策落實。加強對各類科技創新政策的宣傳和培訓,促進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等重大科技政策落實。持續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隻增不減。

2.制定區域性創新政策。根據本地創新發展需求,銜接國家、省、市科技創新政策,在科技投入、技術研發、平台建設、金融創新、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等方面及時制定和完善針對性科技政策,打通科技政策落實落地“最後一公裡”。

3.建立科技創新政策落實督導機制。建立科技創新政策落實責任制,定期開展科技創新政策落實情況督導檢查,幫助企業、科技人員更好享受優惠政策。

六、個性任務

個性任務是創新能力不同的縣(A、B、C三類)在組織好共性任務的基礎上,需進一步實施的重點工作。A、B、C三類縣發展基礎不同,創新能力和水平不同,需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分别抓好以下重點工作,實現科技創新能力從低到高不斷躍升。

(一)A類縣。位于全省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第一梯隊”,産業基礎好、科技資源豐富、創新體系基本形成,重點是強化優勢,培育标杆,實現引領示範和高質量發展。

1.做大做強主導優勢産業。大力研發、引進和應用先進技術,推進主導産業向高端發展。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和壯大創新型産業集群。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培育大數據、雲計算、服務外包、工業設計、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産業新業态。

2.打造創新型領軍企業。結合區域産業優勢,遴選一批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大的骨幹高新技術企業,在重大技術攻關項目、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創新政策落實等方面集中資源重點支持,打造一批全球知名、全國有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推動企業實施技術标準戰略和知識産權戰略,努力掌握更多關鍵技術,培育企業自主創新品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推動企業跨越式發展。

3.推進科技開放合作。推動與“一帶一路”國家和中東歐國家科技交流與合作,打造國際合作産業基地。加強與國内外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引進和應用先進技術,提升産業核心競争力。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引進京津科技成果,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加強科技園區開放合作,引進科技創新平台和科技企業,形成高端産業、高端人才、高端機構聚集高地。

4.構建完整的創新生态系統。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聯合創新,構建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衆創空間(星創天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投融資等機構建設,構建全鍊條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加強技術評估、技術交易、科技咨詢、人才交流、知識産權等科技服務機構建設,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落實好國家和省、市科技政策,制定區域性創新政策,形成完善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

(二)B類縣。位于全省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第二梯隊”,主導産業具有一定優勢、科技型企業具備一定規模、科技創新體系初具雛形,重點是加強創新資源聚集,引進和應用先進技術成果,推動主導産業創新升級,加快實現向A類縣躍升。

1.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大力開展産業共性技術研發、成果引進和推廣應用,推動主導産業技術水平提升。實施“互聯網+”“制造業信息化”等工程,提高傳統産業技術裝備水平和競争能力。推進工業設計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努力提升企業産品檔次和附加值。

2.大力發展科技型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培育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開展政策宣講、企業診斷、人才對接等針對性幫扶活動,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衆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雙創平台建設,構建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推進科技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支持,推動企業成長壯大。

3.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依托,吸引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廣泛參與,加快産業技術研究院、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建設,推進主導産業關鍵共性技術創新。推進專業技術研發、技術咨詢、檢驗檢測認證等科技服務機構發展,完善企業公共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發展技術評估、技術交易、知識産權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推進先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

4.優化科技發展環境。積極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重大科技政策落實。大力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支持共性技術創新平台建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和科技招商、科技專家企業行等活動。制定加快人才引進、交流和培養的科技政策,吸引和聚集高水平科技人才。

(三)C類縣。位于全省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第三梯隊”,科技型企業較少、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創新體系不完善,科技創新能力總體較弱,重點是強化創新發展理念,引進科技創新資源,推廣應用先進适用技術,培育區域優勢産業,加快實現向B類縣躍升。

1.加快培育區域特色産業。結合自然、生态、資源等基礎,重點在種養殖、農産品深加工、礦産品深加工等方面實現高效益發展,加快培育優勢主導産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着力推進節能降耗和減污增效,嚴守生态環保底線,推進特色産業向綠色高效型轉變。

2.加快先進适用技術推廣應用。引導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引進和應用先進适用技術,推進生産工藝改進和産品檔次提升。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技術推廣,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提高農副産品市場競争力。發揮好農業科技特派員作用,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3.推進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建設研發機構,支持具有一定創新優勢的企業建設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引導行業優勢企業積極參與建設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高校、科研機構及高端人才合作建設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和産學研合作基地。推進衆創空間(星創天地)等“雙創”服務機構發展,支持退伍軍人和農民工創新創業。

4.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合理統籌政府财力,設立财政科技專項資金,保持财政科技支出持續穩定增長。推進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落實,激發企業科技投入積極性。完善科技資金使用管理,财政科技資金重點用于支持先進技術推廣、公共技術服務、科技政策宣傳等活動,提高财政資金使用績效。

七、監測、評估與獎勵

(一)公開發布縣域創新能力監測評價結果。按照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指标體系,省科技廳組織開展縣域科技創新能力年度監測和評價,以省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名義發布各縣科技創新能力年度監測評價結果和躍升情況。

(二)發布縣域科技創新年度評估報告。根據各縣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結果,省科技廳按期發布《河北省縣域科技創新年度評估報告》,對設區的市縣域科技創新總體情況和各縣科技創新基本情況進行分析,提出意見建議,指導推動工作。

(三)實施縣域科技創新躍升獎勵。為鼓勵先進,激發争先創優動力,對年度實現創新能力大幅躍升的縣予以獎勵。對2017年度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中進入A類的縣一次性給予300萬元獎勵;自2018年度起,對科技創新能力年度監測評價進入A類前3名的縣一次性給予300萬元獎勵;對科技創新能力年度監測評價中由B類躍升到A類的縣一次性給予300萬元獎勵;對科技創新能力年度監測評價中由C類躍升到B類的縣一次性給予200萬元獎勵;對科技創新能力年度監測評價類别未躍升但排名提高10位(含)的縣一次性給予200萬元獎勵;對科技創新能力年度監測評價類别未躍升但排名提高5-9位的縣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獎勵。類别躍升後降級又躍升至同等類别的,不給予獎勵。年度獲得兩項獎勵以上的,可重複計獎,最高獎勵不超過500萬元。獎勵資金由縣科技部門用于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省科技廳會同省财政廳另行制定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八、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科技廳成立縣域創新躍升計劃工作專班,負責計劃組織實施。各市要充分發揮全市科技創新核心引導作用,在科技投入、體系建設、政策落實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對縣域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和支持,推動全市創新生态環境建設。

(二)培樹創新典型。及時總結和推廣縣域科技創新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通過舉辦現場會、經驗交流會等方式,大力培育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先進典型。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和獎勵。積極開展省科技廳與縣(市)政府科技工作會商。

(三)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基層科技管理幹部常态化培訓機制,提高縣級科技部門工作能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管理高效、服務規範的基層科技創新管理服務隊伍。鼓勵縣級科技部門開展互助互幫活動,共享創新資源和發展經驗。

(四)加強智力幫扶。省、市科技部門要加強科技創新理論和規律研究,及時總結科技創新工作的新經驗新方法,用于指導縣域科技創新工作。組建專項業務智力輔導隊,根據縣級科技管理工作要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業務輔導,快速提升基層科技工作水平。

地址:河北省昌黎縣城關 伟德首页官网昌黎校區  郵編:066600 

伟德首页官网 - 伟德官网地址多少 @版權所有 2014 電子郵箱:jdx9014@126.com